錳鐵合金在邊境口岸地區和中歐班列重要節點地區建設一批礦產資源、木材、農畜產品等過境資源加工園區,變通道經濟為落地經濟。在滿洲里布局進口木材、農畜產品加工項目。加快推進滿洲里進口資源加工園區建設,到2022年木材加工能力達到800萬立方米,進口木材加工轉化率達到60%。做大做強進口糧食、食用油加工產業,產能分別達到40萬噸和130萬噸,進口油菜籽加工轉化率達到百分之100。在二連浩特布局進口鐵礦石、木材、農畜產品加工項目。到2022年,礦產品加工能力達到500萬噸,木材加工能力達到130萬立方米,糧油加工能力達到50萬噸,無毛絨加工能力達到2000噸,進口礦產品、木材、糧油、無毛絨加工轉化率分別達到70%、40%、55%和50%。在巴彥淖爾布局進口礦產資源加工項目。以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后旗為重點,規劃布局一批煤炭洗選、煤化工項目,到2022年洗煤產能達到6000萬噸、焦炭1000萬噸左右,進口煤炭加工轉化率達到30%。鼓勵發展鐵礦石、銅礦石初加工產業,到2022年鐵礦石、銅礦石加工能力分別提高到400萬噸、30萬噸,銅冶煉能力達到35萬噸。在阿拉善布局進口煤炭資源加工項目。以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重點,集中布局一批煤化工項目,到2022年進口煤炭資源洗選能力達到1000萬噸。在烏蘭察布布局進口木材加工產業。建設察哈爾家具產業園,到2022年,進口木材加工能力達到50萬立方米。在七蘇木園區,適度布局進口紙漿倉儲和加工項目。
保障措施:
(一)加強財政金融支持。錳鐵合金自治區現有重點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和工業園區發展專項資金加大對傳統產業提質升級重點項目支持力度。鼓勵有條件的地區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和中小企業發展基金。
(二)加強技術創新能力建設。支持制造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等以企業為主導的各類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在煤基新材料、乳業、羊絨等領域組建一批制造業創新中心,創建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積極與國際國內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在化工、有色、稀土功能材料、石墨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領域,支持一批技術成果產業化應用項目。
(三)強化節能減排約束。嚴格按照國家產業、技術、安全、環保、質量等方面規定和標準,推動技術裝備水平達不到國家產業指導目錄中鼓勵類標準的現有高耗能、高排放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加強節能監察,將萬噸標煤以上能耗企業全部納入能源管控平臺,對超過國家能耗限額標準的限期整改。
(四)促進產業協同發展。支持企業做大做強,著力引進一批制造業大企業、大項目,提升大型骨干企業引領力、帶動力。鼓勵和推動大企業面向中小企業,通過任務眾包、能力共享、資源開放、供應鏈金融等方式帶動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協同制造。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程,打造細分領域“小巨人”企業、“隱形”企業。引導和支持中小企業加快融入產業創新和大企業供應體系,促進產業協同、企業融通發展。
(五)大力優化營商環境。推行區域評估、告知承諾制、部門幫辦制和聯合審圖、聯合驗收模式,大限度縮減項目前期手續辦理時限。持續推進“一對一”幫扶和“點對點”服務企業制度,暢通企業訴求反映渠道,錳鐵合金分級分類推動解決項目開工手續不完善、政策落實不到位、承諾兌現不到位、融資難融資貴、用工需求等方面的問題。